发布时间:2022-12-23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2642
早前,教育部已明确高中普职比要尽可能提高至1:1,这就意味着未来将有50%左右的初中生会被分流到职高,无缘高中。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50%的学生送到技校学习?其实这是当下最合理的分配。既然提升普职比已成定局,为何又说初中生能“直升高中”?一起来看看吧!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两场考试就是高考和中考,高考决定了学生能不能考上名校,好的名校甚至可能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步入社会第一块敲门砖的含金量就看这所大学了。而中考则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进入一所优质的高中,之前我国中考的录取比例达到了60%至70%之间,随着政策的调整现在只有50%的比例,剩下的50%学生要去技校就读。这让学生家长很是焦虑,因为一旦步入技校,学生毕业以后除了自己创业之外,很可能就是个工厂职工了,技工的工作是相对辛苦的,为人父母也是于心不忍。为什么家长都不愿意学生分流到职高?近年来教育部也在大力度扶持中职教育,为了吸引更多高分的初中生选择职高,很多中职院校也开始推出更多吸引人的专业和就业政策,但是家长们依然不愿学生被分流到职高,理由有四个。
第一、书写基本功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中考落榜分流过来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低,学校的学习氛围也自然不会太浓厚,即便是好学生来中职受到影响也会,很多家长都担心学生会学坏。
第二、师资力量差,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比正常的高中教师差很多,很多高中教师都是省市级名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而中职院校的师资能力十分有限,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第三、就业困难
现如今本科生就业形势都很不乐观,专科生更是受到很大限制,而中职院校的专业几乎对应的岗位都是社会上的基层岗位,而且有些岗位不仅辛苦薪资待遇也很低,进入社会就业难也毫无发展。
第四、学生过早的进入社会
中职毕业的学生几乎都未成年,过早地步入社会找工作,不仅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而且由于年龄小反而会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这一点是家长最不想看到的。提升普职比例实现合理人才分配。很多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50%的学生送到技校学习?其实这是当下最合理的分配。我国大学毕业生逐渐“白菜化”,数量高达900多万。这900多万的毕业生中,有80%的学生在担心自己毕业之后就会失业。很多双非学校的学生或者民办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也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体面,很多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缺口达到了1900万之多,国家急缺技术型人才。所以这也是国家调整普职比例的重要原因。今年重新修整了职业法,明确地提出了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地位,使其和普通高校平等。在很多本科院校里合并了技术类专业,使得学生的学历更有含金量。普职比例已成定局。如何做到100%分配到校
近日教育部通知宣布,推行各地普高的招生计划,预计在2023年实现100%分配到校。家长和学生看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用去技校,可以直升高中了。但是他还有具体的条款,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其中指出中学要根据在校人数和办学水平,进行合理比例的招生计划,做到科学分配。
同时无论私立或公立高中,都要提供公费指标,分配到不同初中的学生身上。特别注明优质高中的指标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的方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录取。也就是说这个指标到校指的是学校的招生,而不是所有学生的入学。同时不再以学校的名额为主,而是根据学生的成绩为主,与此同时,还特别声明了体育成绩的重要性。虽然没有改变50%的普职比例,但是录取方式更公平,录取条件更偏向于素质教育,今年初一的学生有福气享受到新政策的落实了。分配到校提到体育成绩和综合成绩。素质教育刻不容缓。这次政策明确提出了体育成绩和综合能力,就是提醒家长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不要让学生在专注于成绩的同时,忽略了身体素质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针对体育活动,前不久还颁布了学生课间时间不得占用,以及每天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的规定。国家对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很关心,家长也要注意让学生有固定的体育锻炼。综合能力听起来可能范围很广,也不好定义。给家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些年的高考考生全省双料状元,按理说进入清华和北大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被两所学校拒收了,原因就是没有在考试科目里的历史测试评定在B而不是A。
很多学科不要以为不计入中考或者高考的考试总成绩,就掉以轻心。考试不计入分数,只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不是不学习的理由。这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就是为了杜绝学校掐尖的现象再次出现,之前初中的升学名额是不同的,生源好成绩好的学校,升学率就会高一些。师资力量和生源差一些的学校,录取名额就少一些。而初中学校之前都是以学区形式在读书,所以很多买不起学区房的学生就得不到公平的对待,这次调整之后就会好很多。同时把体育锻炼和综合能力作为考核项目,家长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做一些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必再担心因此影响学习成绩了。
上一篇
2023年2月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