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
官网专业幼师、托育师学校,郑州爱婴幼师学校欢迎您!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视频号

工作安排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工作安排

党群工作-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21-04-2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729

标题

一、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二、党史故事——小镐平常事 军民鱼水情

三、党在成立前后的学习

四、学习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一)

内容

      1.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深秋的太行东麓,红叶点缀在苍翠的群峰中,一抹流动的绿色飘带缠绕其间,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红旗渠,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记载了林县人民那段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而且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顽强抗争与天斗


       长久以来,林县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翻开《林县志》,就能看到林县人民盼水、惜水、找水的历史。“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或凿地为窖,以储雨水,名曰旱井。然大旱则旱井亦涸……”据记载,从明朝起至解放前的500多个春秋里,林县干旱300多年,大旱100多年,绝收38次。历朝历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当地兴修水利,都无法彻底解决林县水源奇缺的难题。

       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统计,林县550个行政村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群众外出取水往往要走上10里路,用掉半天时间。而这样挑来的水也仅仅够做饭,根本谈不上浇地。可以说,林县人每年要把近4个月的时间消耗在蜿蜒的取水路上,人兽争水的事更是时有发生。

       1954年4月,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一次他到百姓家里,长途跋涉满头大汗,这家人还特地端了盆水让他洗脸,准确地说是一个碗。初来林县的杨贵洗完脸,顺手就把水给倒了,这让这家人心疼了好半天。事后,杨贵也自责了好一阵子。

        因为水贵如油,林县人民惜之如命,许多山村的农民,平时很少洗脸洗衣服,多在过年过节、赶庙会、走亲戚等特殊情况时才洗手洗脸。即使洗脸也往往是全家合用一个盆,舀一点点水,大人洗了小孩洗,洗完了还要把脏水留下来澄清下次再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林县人民的生存史就是一部世世代代修渠引水的奋斗史。”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运介绍,自元朝时修建天平渠起,开渠引水成为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历史上有记载的引水渠达50多处。然而,受时代、环境、技术等方面影响,这些渠系能灌溉的耕地仅800公顷,很多地方都难以满足基本的饮用水需求。

自力更生凿天河

     治国先觅治水方。1955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工作的指示,指出“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大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掀起了大兴水利的高潮。

     1957年,中共林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议,党代表郑重宣誓,“头可断,血可流,不建设好林县不罢休”。在邻近的山西省平顺县考察“引漳入林”工程后,林县县委于1960年2月决定开工修建红旗渠。

    “面对严苛的自然条件,林县人民奋勇在前。”马福运说,林县人民不怕牺牲、倾其所有,在党的领导下,历经10年艰苦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吃水和5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修渠过程中,林县人民把自力更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当时“抬杠断了改做炮锤、手锤,锤把断了当柴烧石灰。抬筐、车篓坏了就用铁丝、旧车带包边兜底,用破了再编修,直到用烂当柴烧石灰……”据统计,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万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元,占总投资不到15%,其余全由林县自筹。

    “当时,林县干部群众每人每天的粮食供应不到一市斤,根本吃不饱。为补充粮食不足,他们上山采野菜,简单的拌一下便用来充饥。”马福运介绍,很多人都因为营养缺乏和过度劳累患上了浮肿病。即使这样,大家还是坚持战斗在工地一线,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水利科班出身的吴祖太1958年刚来到林县水利局工作,就跑遍了林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在红旗渠初勘选线时他就开始了红旗渠的设计工作,解决了渠首拦河坝、青年洞、空心坝等设计中的诸多难题,短时间内拿出了第一本施工蓝图——《林县“引漳入林”干渠工程初步施工安排》。更是在开工后没日没夜地勘测现场绘制图纸,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

     1960年3月28日傍晚,在王家庄隧洞工段上,晚饭时民工们反映洞壁上出现了裂缝。吴祖太听后把饭碗一推就往洞里跑,身边人劝他天已经晚了明天再看不迟,他却说早一天排除险情好。哪知进洞10分钟后洞顶就塌方了。吴祖太牺牲时年仅27岁。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让子孙不再受穷,就要奉献当下。修建红旗渠事关林县人民的生存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精神动力耀今朝

      如今,红旗渠风景区已成为5A级风景区,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红旗渠干部学院和红旗渠纪念馆等,更是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党性教育基地之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安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范淑云说,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完成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当年,广大党员干部在县委“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号召下,干在先、冲在前,涌现出了吴祖太舍身太行、任羊成凌空除险、李改云舍己救人等众多感人事迹。50多年过去了,当地群众依然对这些党员干部念念不忘,就是因为他们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谋了福祉。

      新时代的林州市街道宽阔、高楼林立。数据显示,2020年,林州市生产总值5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86元。同时,林州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河南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特有标签。”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是我们与时俱进、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

     今天,在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更应牢记当年在林县群众中流传的话:“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就有决心搬山头。”紧紧抓住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强大力量。

     2.党史故事——小镐平常事 军民鱼水情:平津战役纪念馆收到一位老人的来信,厚厚一叠足有七页,书写着工整、苍劲的毛笔字。信中讲述了一个天津战役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天津,天津战役即将打响。在党的领导下,地处后方的河北省芦家堡村百姓已经做好准备,呈现出一派男女老幼齐上阵,积极踊跃支前忙的热闹景象。

     一天下午,有三位解放军同志乘一辆军用卡车来到村公所,当时值班的村儿童团团长杨锡福接待了他们。其中一位解放军首长对他说:“我们是从天津前线来的。现在前沿阵地已经接近天津城防了,急需借用一些轻便应手的小镐头挖交通壕、开通道,需要你们大力支持。”听完,杨锡福马上找来几名团员分成三组,第一组上房用广播筒喊话,通知乡亲们。另两组就到各家各户去挨个收集。一会儿工夫,就有村民拿着自家的小镐头送到村公所,加上两组收集来的共计37把小镐头,交给了解放军。这位首长说:“你们太辛苦了!非常感谢!”他们写下一张借条后马上将小镐头送往前线了。

     7天后,前方传来了天津解放的好消息。村民们敲锣打鼓、奔走相告,一派欢天喜地,村干部忙着准备送往前方的慰劳品。就在这天上午,还是那位首长带着几名战士开车送还小镐头来了。由于不慎丢失了三把小镐头,他们只送还了34把,并坚决要求按价赔偿。村民们怎么也不肯收下这钱,觉得解放军解放了天津,为人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弄丢三把镐头算什么呀。可是那位首长拉着老乡的手说:“乡亲们,这钱您一定得收下,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丢失东西要赔偿呀!”乡亲们收下了钱,齐声称赞人民军队好,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送别了几位解放军。

     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老人就是故事中年仅15岁的儿童团团长杨锡福,他将自己收藏了50多年的小镐头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老人说:“我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不为自己扬名,就是要让今天的人们都知道这才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激动之余他还为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三大纪律好,八项注意强。

    小镐平常事,军民鱼水情。

    津门作贡献,支前求解放。

    革命好传统,永远放光芒。

     3.党在成立前后的学习: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走来,在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建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积极推进学习。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基因,一以贯之于中国共产党以后的奋斗历程中,锻造了一个具有强大学习能力、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学习型政党。

     近代以来,中国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向西方学习。各种西方思潮在中国政治舞台和思想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分子更是积极引入各种主义学说,中国思想图景更加纷纭繁杂。马克思主义在此时亦获得广泛传播。与其他思潮一样,此时的马克思主义停留于知识层面的传播,尚未上升为先进分子的信仰化选择。马克思主义从知识性传播到信仰化选择,还需要一定的契机。这个契机便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源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利,因此引发学生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发生。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进一步反思: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学习西方,可“先生”为什么总是欺负“学生”?于是一些先进人士开始寻求新的学习模范。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冷漠甚至背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国的热忱与友好。五四运动后不久,俄国政府发表《加拉罕宣言》,提出放弃沙皇年代从中国攫取的土地与权益,“高唱‘无割地、无赔偿的和平’”,呼吁民族自决。俄国的这种论调,如黑夜钟声,振聋发聩。于是很多知识分子对俄国产生强烈兴趣,在报纸杂志上竞相谈论马克思主义,热情介绍俄国革命。

     俄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向国人展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的救国路径和可能,为一些正在寻求新路的知识分子投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先进思想的传播加上先进分子的深入学习,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相继转型,转向以俄为师。毛泽东的心路历程很有代表性。没有人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新民学会时还致力于研究各种主义。当然,毛泽东的学习研究并非书斋里的闭门造车,而是将这些学说视为改造中国的锐利武器,满腔热血地用新村主义、实验主义、联省自治等思想主张进行局部的社会改造,只是每次都成效甚微甚至归于失败。受挫后的毛泽东致信友人,慨叹这些西学虽“好听”,却不管用。恰逢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来,毛泽东开始研究俄国革命思想与道路。他盛赞“一枝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并向友人表示自己要在两三年内组织一个游俄队,透露了他学习俄国的急迫心态。出游俄国心愿未达成,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会员到处搜罗马克思主义、俄国的相关论著,如饥似渴学习后开始发文,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毛泽东的选择也逐渐明朗,终于认识到俄国革命道路才是真正适合中国的选择。于是“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恽代英也有相似的心路历程。恽代英最初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他坦诚自己曾细心研究并信仰安那其主义多年。新村主义兴起于中国时,恽代英“很赞成将来组织新村”。当新村主义和工读互助实验在各地相继失败后,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经销《新青年》《星期评论》《湘江评论》等刊物,接触并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恽代英终于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等改良思想,于1921年7月发起成立共存社,宣布将“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为目的”,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这些思想处于急剧转变中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求知若渴,于是继1920年初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在北京成立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后,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上海、长沙等地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专以研究马克思学说为宗旨”,搜集马克思主义的书报杂志,组织会员集体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学习逐渐常态化、制度化。以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例,其经常性的工作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将研究会成员分为若干小组,各自研究某一问题后开会集体讨论。二是定期讲演,约请李大钊、陈启修、高一涵等著名教授学者作关于马列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学术报告。三是公开辩论。比如当时张东荪、梁启超等人以中国产业不发达为由,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便以“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于中国”为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辩论。参会者对此次辩论印象深刻,尤其对李大钊最后结论性的讲演评价甚高,认为李大钊讲演引发了听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此后不久,这些人积极入会,研究会成员竟增加数十人之多,北京其他各大专院校也效法成立这样的研究会。

       开展辩论体现了当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特色,即在与其他主义的交锋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主义之争,不得不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流派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论战。主张马克思主义的蔡和森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等书中的段落贴于墙上,并与无政府主义者公开辩论。结果蔡和森的主张占了上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开始动摇,此后积极学习,尤其热衷于阅读马列主义的论著。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本也是无政府主义者,目睹辩论后,开始广泛阅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终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也逐渐在留法学生中销声匿迹。真理越辩越明。辩论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优于其他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原本思想多元的知识分子最终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选择。这也使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学习带上了独特的风采,在批判性学习中明确选择,坚定信仰。

        随着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决定再进一步,开始筹备中国共产党。建立地方组织时,陈独秀等建党先驱对学习仍保持深刻的自觉。于是,上海地方党组织成员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译文问世了;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创办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隆重邀请以研究马克思主义著称的李季担任主编;成立新青年社,出版“新青年”丛书,其中《社会主义史》《阶级争斗》《共产主义ABC》《劳动运动史》等影响深远,与《共产党宣言》一起造就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这种学习的自觉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仍然延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便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致力于出版新主义、新学说的论著,以资“同志诸君之研究”。人民出版社拟出版马克思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共产主义者丛书11种,其他9种。这种出版计划得到中央确认。是年11月,中央局发文强调,“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除了出版书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创办专门阐发马克思主义、加强全体党员学习的理论刊物,如《先驱》《向导》《新青年》《前锋》等。其中,1922年停刊再于1923年复刊并转为季刊的《新青年》,被明确定位为“学理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机关刊物”中发表的批判唯心主义的文章。在与敌对思潮的辩论中,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性。这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持续深入。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是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及自己对社会历史的体察,深刻认识到“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中共一大强调,“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并将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年轻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次年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进一步表示,中国共产党不是空想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团体,而是要走入群众、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依赖群众进行革命,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加强工人阶级的学习与教育,自然成为了此时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的问题。

        其实,在1920年共产党地方组织成立后,就有了开展工人学习教育的尝试。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方党组织陆续开办了沪西小沙渡工人半日学校、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机器工人补习学校,长沙地方党员深入湖南劳工,济南早期党组织成员深入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厂、新城兵工厂、鲁丰纱厂和电灯公司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开展各种补习活动,提高工人的知识水平与思想觉悟;各地早期党组织创办工人刊物,比如上海的《劳动者》、北平的《劳动音》、广东的《劳动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到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党的一大决议则对如何开展工人学习教育进行了制度性的探索与规定,强调要向工人阶级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决定“在一切产业部门中均应成立”工人学校,“工人学校应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致力于提高工人的觉悟;同时决定成立工会研究机构,着重于研究“工人运动史,组织工厂工人的方法,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各国工人运动的现状”。

         党的一大闭幕不久,公开指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并出版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劳动周刊》教导工人走出地域、行业的狭隘,走向全国性联合与斗争。几乎同时,北京党组织创办《工人周刊》,对工人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鼓励工人联合行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该刊曾被誉为“全国劳动运动的急先锋”,受到工人读者的欢迎和捐助。随着地方支部的建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地方刊物也应运而生,比如武汉《劳动周报》、长沙《劳动周刊》等,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

         按照党的一大决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还尝试过形式多样的工人学习活动。比如,开办工人夜校和成立工人俱乐部,著名的有沪西工人俱乐部、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等等。条件虽简陋,学习却不含糊。俱乐部组织工人学习文化知识,用革命歌谣、漫画、群众歌曲、墙报、话剧等易于接受的大众化方式启发工人觉悟;还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工人补习组织,如工人图书馆和工友读书会,增进工人知识,宣传马克思主义。刊物的宣介与学习的推进,提高了工人的见识与觉悟,从而推动了1922—1923年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潮。

      综观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学习活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具有开放性。周恩来说:“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我们不能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我们不必想取捷径,也不必畏难苟安,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创造新社会所共负的艰难责任,我们也应当分担起来。”这段话可谓近代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之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孜孜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积极引入欧美思想救国救民。向西方学习受挫后,部分知识分子转向苏俄,研究学习苏俄。他们对比、实验世界上最先进的学说,最后拨云见日,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才是世界大势,于是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把握历史前进逻辑和时代发展潮流,用开放眼光去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品质之一。亲历建党的毛泽东秉持开放的学习态度,在他领导革命生涯中,始终将中国革命置于世界革命体系中考量;他宽广的开放眼光令外国友人极其佩服,斯诺曾评价毛泽东: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

      第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入学须知中写道:“我们求学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现社会。我们的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这当然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学习的一个共同目的。中共一大北京党组织报告就曾写道:“知识界的人士认为,改造社会时必定会运用他们的知识。”学习并接受知识的标准当然也是知识“改造社会”的效用。放弃其他主义,是因为这些主义并非改造中国的良方;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帮助中国实现根本的社会改造,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学习是为了改造社会,正因为有了这种自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以后的奋斗中不拘泥于书斋式学习,而是走入更广阔的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在批判中学习。在近代中国五光十色的思想图景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没有回避与其他思潮的分歧,而是在分歧中主动亮剑,力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论断与伟大价值。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同时,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坚定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这种在学习中保持科学的批判精神,也贯穿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历史中。

      5.学习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一):高举伟大旗帜 勇担历史使命 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徐立毅代表十一届市委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举措;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热烈的掌声中,徐立毅代表中共郑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伟大旗帜 勇担历史使命 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前进》的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举措;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总结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筑牢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徐立毅在报告中指出,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显著跃升;坚持城市转型发展,城乡内涵品质全面提升;坚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方向扩大开放,内陆开放型城市特征日益显现;坚持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内生发展动力活力充分显现;坚持文化引领,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彰显;坚持凝心聚力,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政治氛围得到巩固发展;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徐立毅指出,过去两个多月,我市接连遭受了“7·20”特大暴雨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打响了战汛灾、抗疫情、护生命、守家园的全民战役,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命运与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展现出了团结奋战、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徐立毅强调,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为郑州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省委、省政府把郑州发展作为全省的大事来抓,给予有力支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充满自信、拼搏进取,形成了推动郑州发展的强大动力。他代表十一届郑州市委,向为郑州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在郑的中直单位、各省属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徐立毅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化、国际化为引领,以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旅强、法治强为路径,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为着力点,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在“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中走在前列,努力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徐立毅强调,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站位“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要求,经过五年奋斗,努力实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市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显著提升的目标。前瞻30年,到2035年,在“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中引领带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民生指标在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提质进位;到本世纪中叶,在“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中树立示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徐立毅强调,按照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部署,结合郑州实际,今后几年郑州必须注重解决好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一是要在打造“四个高地”中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二是要在优势再造中提升竞争力、发展力。三是要在识变应变中争取发展主动。四是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化。五是要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进一步展现责任担当。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五年努力,把一个更加繁华繁荣、时尚现代、包容开放、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展现在世人面前,让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地位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体现。

      徐立毅指出,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盯目标,抓住关键,把目标变为结果,把蓝图变为现实。要聚焦聚力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积极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示范型、生态型农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确保产业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融入双循环,巩固扩大枢纽优势,完善提升开放体系,加快培育枢纽经济,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加快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大的力度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以更强的紧迫感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以更严格的制度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平安郑州,着力提高应对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统筹做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城市运营安全、网络安全、生产安全等,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要推动文化繁荣,加强先进文化引领,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加强文化惠民服务,加强文化传播力建设,彰显古都魅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带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公平公正为核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应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新机制。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共同富裕的制度架构,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加快建设“健康郑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好“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深化依法治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同时,要高度重视、高质量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徐立毅强调,办好郑州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第一责任”更好地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持续加强思想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加强党性教育。三是努力锻造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造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四是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五是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引导党员干部以直面困难、敢于斗争、越战越勇的精神气魄展现担当品质、体现政治品格。六是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巩固好、发展好全市上下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徐立毅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伟大旗帜、勇担历史使命,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前进,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作了书面报告。

学校位置:郑州市惠济区西山路2号
学幼师、来爱婴,升学+就业有保障
您想了解:
高中生升本科 艺考生升本科 初中生读大专 初中生学幼师 对口升学 就业薪酬方向
填写您的手机号,用于获取学费
弹窗广告 ×
底部广告
×